道可道,非常道
当前位置:土地道德经网>道德经 >道德经应用

有关于枉则直的小故事

中国古代经典 佚名 著 2025-02-01

“枉则直”:天道的规律就是“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,有馀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”。虽说天道一直在调整趋平、趋中,但在有形的现象里没有绝对的平和中。所以,做人的最高境界是“矫枉”,就是调整小过失,“知过必改,善莫大焉”。直是目的,枉是过程。比如陈景润为了自己的数学学术,在生活上委屈自己,就算别人说自己生活上的低能儿,被冤枉,也是没有一点儿更改。也可以理解为矫枉,才能正直。成功的道路并不是直达的,应该是在不断的矫正方向,不断笃力前行下,才能成功。因为所有的事业的成功,都是收到阻碍的,有阻碍,前进的路就会转向,就需要矫正自己前进的方向。

故事之一

韩信在少年时期,整天在外面学习兵法,在大街上挎着剑走来走去,结果有一天迎面来了一群无赖少年,其中有一个人看韩信非常不顺眼,心想,你看他长那么高的个儿,还带剑、学兵法,这人胆儿真有那么大吗?肯定不行!于是,这个人就招呼韩信过来,对他说:“你要是真有本事,现在就拿出剑来,一剑把我刺死,你要是没有这个胆量,就从我胯的下钻过去。”文献记载“于是信孰视之”,韩信衡量许久,“孰视”就是一直来回看,最后他还是低下头,跪在地上,从这个人的胯下钻了过去,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哄堂大笑。韩信有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,所以他暂且低头,朝自己的方向接着走。如果当时韩信不这么做,拔出剑来把那个人杀了,很可能自己也会被判死刑,他的命运就会从此改变。

故事之二

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,有一次齐景公养的一只鸟飞走了,齐景公他非常生气,要杀负责看管的烛邹。晏子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杀烛邹之前列出他的罪状,以此为教训。晏子列出了三条罪状:一是让鸟飞走了,二是让齐景公为一只鸟杀人,三是让其他诸侯国笑话齐国重视鸟轻视人。齐景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最终赦免了烛邹‌。这个故事体现了“枉则直”的智慧,即有时候通过委婉的方式指出错误,比直接批评更有效果。晏子通过这种方式,让齐景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。这种智慧在生活中也很有用,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时,采用委婉的方式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‌

感悟:世界上都没有一条河流是笔直的,都是曲曲折折的。如果只懂得直线流淌,那它永远也达不到自己的既定目标。过不去的地方,要懂得迂回,懂得转折,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结局和效果。

道德经周热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