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讲宇宙也是一样,从混沌进入到秩序。我们讲“宇”是上下四方,讲“宙”是往古来今。代表它是空间和时间的整体,就是宇宙。我们现在说空间、时间,是因为有“人的认识能力”,才会对空间、时间加以理解。但就“道”本身来说的话,你根本不可能给它取固定的名字。所有的名字都是为了方便,约定俗成,暂时使用,如此而已。
那么针对万物现在存在的状态,你可以说万物是“有”,但是相对于这个“有”,“道”就不是这样的“有”,所以你可以说什么?说“道是无物”。所谓的“无物”不是说它不存在,而是说它是“无状之状”“无物之象”。你说它不存在,但它有某种很难分辨的形状,很难掌握的形象。所以看到道的时候,只觉得道不可言——无法用言语来表达。如果你要驾驭今天世界上的一切,不管是在认知方面或欲望方面,都要回到最初的道,也就是回到最初的情况,就可以平息所有由认知所带来的复杂的后果。
在这一章里面,老子的思想有几个重点凸显出来了。一方面,人的感官不可能掌握住道,而另一方面这个道不可名,无法定一个名字,所以人的思想也无法运作,只能觉得惚恍恍惚,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,万物就存在了,人就出现了。如果善于思考的话,就会知道这一切是有根源的,并不是偶然发生或者莫名其妙来到的,而它的存在与发展有一定的规律。
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“不可名”这个词,看到了“无物”这个词,知道老子所谓的“无”并不是纯粹的虚无或抽象的概念。他的“无”是指无形可见、无法掌握,所以你不可能给它定名。了解老子的“无”之后,就不会受限于具体的“有”。“有”这个字在这里就很明确了,是指现在存在的一切。你对于现在存在的一切觉得很难把握,那是因为你没有把它回复到原来的状态,没有回复到“道”里面去。所有的一切在道里面,没有必要做任何区分。不做任何区分的话,欲望就会回到原始的情况。
所以这个词叫做“无物”,所指的是说“道”并非世间任何一物,而不是说道是虚无的。如果道是虚无的话,万物是怎么来的呢?所以这一切来自于道,掌握到道,就掌握到根源。那么对于现在的各种变化就不会让我们觉得困惑了。
从这一集里面,老子再一次说明,从人的角度,从感官、理性是无法掌握“道”的,结果就必须承认,道的存在非常特别,不是一般的东西,不是万物之一,而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。掌握了这一点,我们就知道,老子的道家不是一般的在世间相对的各种想法之一,而是要我们回到根源,才能够化解人在存在上的虚无主义的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