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361年,秦孝公即位以后,想向中原发展势力,他先下了一道广招人才的命令,不论是本国人或者是外来客,谁能让秦国富强起来就得到重用!魏国有一个名叫公孙鞅的人跑来对秦孝公说:”国家要富,必须重视农业,国家要强,必须奖励将士,要把国家治理好,必须有赏有罚,朝廷才有威信,改革才会有土壤。“公孙鞅就是商鞅。秦孝公觉得有道理,就让他计划改革制度,可是不少贵族大臣都反对!因为啥呢?战国的变法改革多数要覆盖一点,就是削弱士大夫、贵族的势力,所以一直国君和士大夫贵族一直在拉扯,没有决定改革变法。过了两年多,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,就任命商鞅做左庶长,改革制度全由他拿主意。公元前359年,商鞅起草了一道改革法令,秦孝公看了点头,说好。大致的内容有:1.每五户人家,编为一伍!十家,编为一什!一家有罪,其余的九家应当告发,不告发的和犯罪的人同样有罪,告发的有功;2.居民必须领取身份凭证,没有凭证的,不能来往,不能住店;3.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,拿杀敌多少和立功大小作为标准,贵族也一样,功劳大的地位高;4.田地住宅,车马,奴婢,衣服等等,随地位的高低分等级享受;5.在军事上没有立过功的人,就是有钱也不得铺张,百姓生产粮食和布帛的,免除官役,凡是为了做买卖和为了懒惰而贫穷的,连同妻子儿女一起收为官府的奴婢。6.弟兄到了成年,就应当分家各立门户,各交个的人头税,不愿意分家的,每个成人加加倍缴税。新法令公布以后,没有军功的贵族、领主失去了特权,立军功的有赏,最高的赏赐就是封侯,但封了侯也只在封地里征税,不能直接管理老百姓。这样一来,贵族领主制度的秦国,变成了地主制度的秦国,农业生产,增加军事实力大大增强,巨大的变化,引起了贵族、领主的反对,秦孝公处罚了反对新法的大臣,把商鞅提升为大良造。接着,秦孝公就让商鞅实行更大规模的改革,有一年太子犯了法,商鞅就把太子的两个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都治了罪,一个割掉了鼻子,一个在脸上刺字,这样贵族大臣就不敢触犯新法了。秦国变法以后仅仅的十几年功夫,就变成了富强的国家。后来,秦孝公封商鞅为候,把商於十五个城封给了他,称他为商君。秦孝公死了以后,商鞅被贵族诬陷,遭到车裂的酷刑而死去。商鞅虽然帮助秦国富强,但是却违反了希言自然,严刑峻法实际上是得不到民意的,最后自己也落得车裂的下场,强秦即使统一六国也难逃两代而亡。希言自然,提醒统治者治理百姓用以诚信,而不是繁杂的政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