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道之人不管出于什么,都不能有主观意识,不能有自己的好恶。人一旦有主观的东西,那么大部分时,会判断失误。有心则会有“分别心”,有心则会有“善恶”之别,三章里老子说过:人只要分别心就会使民尚贤、相争;有好恶,就会有难得之货,使人民有盗贼之心,所以“有心”就会失去自然,变成人为。老子放眼未来,能将现状看成变化后的它状,推出遗留的后患是很大的。因此,他主张消弭一切“利害心”、“贤愚心”、“是非心”、“好丑心”,让自己进入对事物无分别、无爱憎、无拣择、无得失的浑沦状态,这样才能以天下之心为心,以百姓之心为心,才能依天道而行事。
所以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。若要得民心,就要放下己心、舍弃己欲,以民众的生活需求、精神追求、风气习俗等为己任,实现国泰民安,百姓安居乐业,自然会人心归附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不能凡事强调个人意志和恩怨情绪,随心所欲地作出决定,始终秉持真正的民主自由道德精神,一切以民众满不满意、答不答应为考量。修养好、明事理的人,对于善良的人、善意的行为会以善回报,对于不善良的人、非善意的行为也能加以善待,这样才会从无论什么样的人、什么样的事中都得到好的结果。当听取他人意见建议时,听到善言良谏当然令人高兴;但听到忠言逆耳时更要懂得难能可贵的。这是同样的道理,所谓“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”,鼓励可以激励人进步,批评可以鞭策人更好。一个人有了道德修养,他(她)就会相信道德修养的好处,会自觉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,这样的人是可以相信他(她)会变得更好的。而道德败坏的人,就会奉行“马善被人骑、人善被人欺”的信条,毫不利人、专门利己,但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还是要相信他(她)本性是纯真的,谁一出生就思想那么复杂、欲望那么深重?只要本性不迷失,就迟早会觉醒觉悟。这样就会使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变得诚信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