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可道,非常道
当前位置:土地道德经网>道德经 >道德经全文及译文

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原文及译文

老子 著 2025-01-15

第七十三章
   [原文]

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①。此两者,或利或害②。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是以圣人犹难之③。天之道④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繟然⑤而善谋。天网恢恢⑥,疏而不失⑦。

[译文]

勇于坚强就会死,勇于柔弱就可以活,这两种勇的结果,有的得利,有的受害。天所厌恶的,谁知道是什么缘故?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。自然的规律是,不斗争而善于取胜;不言语而善于应承;不召唤而自动到来,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。自然的范围,宽广无边,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。

 

[注释]

1、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:敢,勇敢、坚强;不敢,柔弱、软弱。此句意为勇于坚强就会死,勇于柔弱就可以活命。

2、或利或害:勇于柔弱则利,勇于坚强则害。

3、是以圣人犹难之:此句已见于六十三章。

4、天之道:指自然的规律。

5、繟然:安然、坦然。

6、天网恢恢:天网指自然的范围;恢恢,广大、宽广无边。

7、疏而不失: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。


[扩展阅读]王弼《道德经注》

勇於敢则杀,
   必不得其死也。
   
   勇於不敢则活。

   必齐命也。
   
   此两者,或利或害。

   俱勇而所施者异,利害不同,故曰或利或害也。
   
   天之所恶之。孰知其故?是以圣人犹难之。

   孰,谁也,言谁能知天下之所恶意故邪,其唯圣人。夫圣人之明,犹难於勇敢,况无圣人之明而欲行之也,故曰犹难之也。
   
   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

   天虽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   
   不言而善应

   顺则吉,逆则凶,不言而善应也。
   
   不召而自来,

   处下则物自归。
   
   繟然而善谋。

   垂象而见吉凶,先事而设诚,安而不忘危,未召而谋之,故曰繟然而善谋也。

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  

 

白玉蟾点注《道德宝章》

勇於敢则杀(有力於翦除妄念也)勇於不敢则活(有力於守雌抱一也)此两者(能杀能活)或利或害(吾道如劎不能持者伤锋犯刃)天之所恶(贵乎无所用)孰知其故(道本空相)是以圣人犹难之(道易知而不易於行心易悟而不易於了)天之道(吾心而已)不争而善胜(无为)不言而善应(无念)不召而自来(无著)坦然而善谋(无无亦无一本坦作繟)天网恢恢(何物不在此道之中)踈而不失(此道常在万物之中)

苏辙《老子解》

勇於敢則殺,勇於不敢則活,兩者或利或害。天之所惡,孰知其故?是以聖人猶難之。
       勇於敢則死,勇於不敢則生,此物理之大常也。然而敢者或以得生,不敢者或以得死,世遂以僥倖其或然,而忽其常理。夫天道之遠,其有一或然者,孰知其好惡之所從來哉?故雖聖人猶以常為正,其於勇敢未嘗不難之。列子曰:迎天意,揣利害,不如其已。患天道之難知,是以歷陳之也。

天之道,不爭而善勝,
   不與物爭於一時,要於終勝之而已。

不言而善應,
   天何言哉?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,未有求而不應者也。

不召而自來,
   神之格思,不可度思。矧可數思,夫又誰召之哉?

禪然而善謀
   譚然舒緩,若無所營,而其謀度非人所及也。 

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。
   世以耳目觀天,見其一曲而不睹其大全。有以善而得禍,惡而得福者,未有不疑天網之疏而多失也。惟能要其終始,而盡其變化,然後知其恢恢廣大,雖疏而不失也。

道德经周热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