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句话: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恒也。”(上海古籍版没有“恒也”二字)总是如此。有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的,因为我们有的时候老是要区分轻重缓急,对吧?大事情来我们慌了,小事,反正这容易,咱先搁在边上。按照老子道家的思想,小事急做,很容易的,马上把它做了。大事什么?缓做,因为它大,你急什么?慢慢来,小的事,你轻而易举吧,搁在边上,不对了,做。小事急做,大事缓做,大事就是难,小事就是易,是吧,难易什么?相成,成对成对的对立:有无、难易、长短、高下、音声、前后。
所以第三段:“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而弗始,”“音”是什么?和谐的声音,“声”是什么?不和谐的声音。《乐记》里面有,和谐的和不和谐的都是什么?相合。底下第三段,圣人的做法跟天地境界一样的,天地让万物自然地生发,并不去有意地发动它,这叫“万物作而弗始”。“生而弗有”,这东西来了你不要去占有它,“为而弗恃”,你做了一些事情,似乎有点成就,是吧,不要以此为自豪、骄傲,“功成而弗居”,千万不能居功自傲,“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”因为你不居功,你就还在这个位置上,这些话让那些为官者一读,应该豁然开朗了。
你是有功绩的,把它忘了,这才能成为你的“福”。我们读过《坛经》的,是吧,惠能拿这句话来跟谁讲的?法达,法达拜见惠能的时候,磕头啊,头不碰地的。惠能一下子知道了,这家伙心里有所负的,有点什么本事,是吧。你现在有什么本事你告诉我,他说“念《法华经》已及三千部”(《六祖坛经》),不得了了,诵《法华经》都诵了三千遍了,这功夫大了;惠能就笑了,如果你懂《法华经》的经义,你诵一万部跟诵一千部是一样的,没什么功不功,功大功小的,你如果不懂经义等于没诵,诵三千遍也是没诵。所以他指出了法达的弱点。后来我开玩笑说,法达就是知识分子代表,知识分子都做学问,好像有一点成就了,就以为了不得;所以他批评了法达,给他偈句,其中偈句的最后两句,四句话后面两句就这两句②:修佛的人不要把“小我”端在那里,一端在那里就“罪”来了,你修行的功无论多深厚,都要把它忘了,否则你没“福”,道理一样,这是第二章。
②六祖惠能偈曰:“礼本折慢幢,头奚不至地?有我罪即生,亡功福无比。”《六祖坛经》